“企业基金会最初1000天”沙龙成功举办
2019-09-27 16:11:35

2019年6月5日下午,深圳南山科技园高北十六创意园里迎来一群热心公益的客人,他们来自深圳各个企业基金会和有意设立基金会的组织,准时赴约“企业基金会最初1000天”主题沙龙。据场地提供方,亦是本次沙龙的协办方深圳市铭基金公益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这是铭基金承办的第一次业界交流活动,这个充满创意的空间也是第一次迎来公益沙龙。而主办方之一的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秘书长刘国玲则说,这是首次聚焦企业基金会成长的主题沙龙,对于企业基金会数量和表现都非常活跃的深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明善道持续运营的CCiA Club首次深圳行,现场30位来宾进行了一场高质量的对话和交流。

明善道首次举办企业基金会主题的沙龙是在2009年10月,十年前的话题围绕企业要不要成立基金会展开,十年后聚焦“企业基金会最初1000天”,实际是谈如何做好企业基金会,尽可能顺利通过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坑”,让企业基金会走得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感谢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深圳恩派和深圳铭基金公益基金会为行业交流贡献场地、志愿者和主持人,感谢窦瑞刚和李海两位资深专业人士的精彩分享,期待下次的深圳行。

   现场照片1_副本.jpg

深慈联刘国玲秘书长致欢迎辞


现场照片2_副本.jpg 

明善道总裁赵坤宁做行业扫描和引题发言

 

现场照片3_副本.jpg

独立公益人李海回溯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的最初1000天

 

现场照片4_副本.jpg

腾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口述基金会的前三年

 

现场照片5_副本.jpg

深圳铭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冰讲636天


现场照片6_副本.jpg 

现场对话


现场照片7_副本.jpg 

来宾合影

 

附现场交流部分内容:

 

“公益不是凭空想象,是基于现有资源禀赋的勇敢实践”

——李冰

很多基金会管理者对于战略定位经常在为社会、为企业两极之间摇摆、追求平衡,但实际还缺少一个维度,那就是于行业的角色。这里的行业不是企业所在行业,而是中国公益行业。最完整的定位应该是这三维的,如果缺失了对所在行业的认可、推动发展的思考,企业基金会的格局终究冲不破企业的天际线。”

——赵坤宁

 

“招商局公司对公益的认识是‘最大的公益是推动社会变革、参与社会转型’,这不是在最初1000天内想好的,而是在7、8年的时候去回顾总结的。招商局将其商业模式和文化也引入到基金会中,提供了专业化的管理和专业的人之间合作。”

——李海

“企业基金会要建立长效机制,设立基金会时就要考虑给基金会提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资源,而不仅仅是捐一个原始基金,然后就试图将其推向社会,靠基金会去社会募集资金生存和发展。企业基金会承载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企业对社会的长期承诺,应该成为企业社会捐赠的资金蓄水池,企业的经营可能有波动,但企业的公益项目应该是相对长期、持续和平稳的。所以我一直不建议企业基金会进行公众或社会筹款,也不建议企业基金会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部按照部门年度预算制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基金会的钱来自企业,基金会通过资助公益项目,解决社会问题以体现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文化、价值观也是当然之意。企业基金会如何将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整合到其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中,建立自己的特色应该是每家企业基金会要考虑的。”

——窦瑞刚

对话:“企业基金会最初1000天”里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首先要配专职团队,其次是落实资金来源,最后是别着急。其中有个关系一定要有耐心、有智慧处理好,就是理事会需求与工作团队关注,在最初1000天里能够让两者产生信任,达成共识就很美好了。”

——李海

 

“回顾最初的1000天,个人认为企业基金会最重要的是能够整合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在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领域,设计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长期持续投入,并带动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的广泛参与。企业做公益,核心不在捐了多少钱,而是能否把企业的核心资源整合起来推动社会变得更好!”

——窦瑞刚

 

“做好两件事:第一,走出去,成立基金会是企业参与社会,不能只是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做实事,做好人好事,而是要看社会需求,要看行业分布图和发展空间,反观自己的位置和适合的路径。第二,内部达成共识。如果对基金会是做什么的,基金会是谁的基金会,理事会和秘书处都缺乏共识和正确的认识的话,请什么专业团队来做也是没用。”

——赵坤宁

一问:

“特别注意到研究报告关注企业基金会的效率,这是一个特别的角度,为什么会关注效率?对于公平,你怎么看?”

一答:

“关注企业基金会成长并将2016年报告的关键词定为效率,是我们认为与其他类型的基金会相比,企业基金会的特色在于系出最讲究分工、合作与效率的企业,那么在专业化的发展中,企业基金会会不会为行业贡献效率方面的实践智慧。毕竟基金会乃至整个中国公益行业都面临专业能力亟待提升的挑战,效率是专业化的体现之一,因此是有一个预设,再去现实中捡拾珍珠的过程。我们也的确发现了效率之道,就是效率八式。公平的话题在2016年报告中未涉及,但我个人认为公平在企业基金会中目前受到的重视不够。“

补答:

“公平和效率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我认为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包括企业基金会都深受市场化的影响,认为市场是资源调配的有效手段,但在慈善公益领域更重视公平,否则第三次社会资源分配就失去意义了。基金会需要提升专业能力,可以追求效率,但公平更值得关注,不能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再现慈善公益领域。“

二问:

像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这样大体量的央企背景基金会,它在最初1000天中的由繁到简的探索模式,对其他基金会的借鉴或可复制性大吗?“

二答:

基金会在筹备期的探索很关键,经常是从做多到做精,这个过程是在学习,它与多大资金量关系不大,这种思路是可借鉴的。“

补答:

基金会最开始的试水,钱多有钱多的做法,钱少也一样可以做实验和探索。因为没有一个基金会是能够把一个社会议题的前前后后全都做了,社会议题在不断发展,有新需求就有新空间,每个需求所需要的资金体量不一样,钱少更需要思考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做精就是一个选择“

 

三问:

“企业主在以企业推动一家基金会及以私人力量推动基金会上,如何选择和考虑?我发现私人和家族基金会在中国是崛起状态。”

三答:

“企业基金会,与私人或家族基金会的区别在于,体现谁的意志。企业基金会因企业是最主要捐赠人而体现企业意志,家族基金会体现家族意志,私人基金会体现捐赠人意志。越少人的意志越简单。公益慈善本质上体现的是财富观,用钱做什么是有意义的。”